欧盟宣布2035年停售燃油车,对未来的汽车市场造成哪些影响?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普及已成为趋势,想实现全面普及还需要时间,所以从长远来看新能源车企更有前景。但传统燃油车企并不是坐以待毙,他们也在不断地尝试转型。同理燃油车企实现转型也离不开时间周期,十几年后燃油车企纷纷完成转型,也就都成了新能源车企。
所以我们没办法通过未来纯电汽车的美好前景去判断传统燃油车企的前景,因为燃油车企也是在转型朝着新能源领域过渡的。比如当产生新能源概念时,燃油车企最初利用燃油车平台推出油改电车型来迎合趋势。之后一方面打造纯电平台深挖纯电汽车潜力,而另一方面则向混动领域投入大力气。
比如欧美车企玩的48V轻混,日系车企在油电混动技术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插电混动车型,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对新能源领域、对市场的一种迎合,只不过仍需很长的时间。燃油车企若想实现完全的转型,就必然要改变消费者层面对燃油车的依赖,就好比燃油车企的某款车型同时拥有燃油版、混动版、纯电版,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相信选择燃油版本的最多、混动版其次,而最少的就是纯电版本;理由很简单,其一多年对燃油车的使用已经使得消费者对燃油车产生了习惯,其次关于纯电汽车的相关生态还没有完全成熟,比如很多人的家庭不具备安充电桩的条件,公用充电设施少、导致充电耗时过长等等,这种不成熟的生态目前在制约纯电汽车。
所以只要还能做出选择,大多数消费者主观上还是会向燃油车倾斜。所以传统燃油车企的转型只能小心翼翼地实施,因为燃油车才是传统车企的基本盘,产品层面没有完成转型,那么在源头就没办法彻底转型。所以新能源车企的未来前景理论上很好,但目前毕竟没有完全控制市场。不过身为一个某品牌新能源车企员工的家属,不得不说咱们几大自主新能源车企的待遇福利确实不错。
与传统燃油车企相比较,新能源车企作为后起之秀在对企业的管理方面要更先进,简单点说就是没有染上传统大型制造业所存在的问题,比如钩心斗角、官僚化思维、山头林立等等。新能源车企的工作氛围很好,价值观积极且正面,员工整体表现是热情且是有梦想的,工作时能避免很多内耗,有限的力量可以完全用于工作,相对而言在新能源车企工作比传统燃油车企要轻松些,关键是不累心,福利待遇定得也更高,更懂得尊重人才。
对于停售燃油车的精确解读
实际上最近这些年来很多车企都宣布了停售燃油车或停产内燃机的计划,但这些计划往往没有表面那么简单,朋友们要精准地进行解读,这些停产、停售计划往往都留有不下的余地,起到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的回旋作用;拿停售燃油车为例,所指的是停售纯燃油车,48V轻混、插混,或日系的插电油电混并不在这个范畴。
也就是说在2035年后车企依然可以在欧盟汽车市场销售混动车型,这实际上就留有了很大的余地。内燃机的生产设计在车企的研发占比很高,也就是说这部分的生产资料依然可以保留下来而不是取消。这种解读方式我们还可以套用“停产内燃机”,提出某年停产内燃机计划的车企同样不少,实际上还是留下了余地。停产内燃机不等于停产混合动力单元,未来的内燃机将以混合动力单元的形式存在,车企仅仅是不再生产纯粹的燃油车了。
真正对纯电汽车起到助推作用的是燃油车的禁行约束
所以无论车企提出什么样的计划,停产、停售等等,对现有汽车结构所产生的冲击其实都很小。真正会改变燃油车、纯电汽车保有量格局的是燃油车的禁行,这才是最关键的条件。车企造车属于上游,消费者购买汽车使用属于下游,上游环境的改变往往影响不到消费者。但如果是下游使用环境的改变对车企的影响就很明显了;一旦下游使用环境开始禁行,那才是改变汽车市场格局最关键的条件。
因为一旦禁行燃油车,那么车企无论是真想停产燃油车还是噱头,都将彻底失去选择的机会;而不进行燃油车,车企的提出的计划就比较空洞;今天提出停产、停售计划,十几年后是否会遵守还很难说,毕竟解释权在车企。而在消费者层面,既然燃油车还没有被禁止使用、禁止上牌,那么就继续买、继续用,啥时候禁行燃油车了再换电车也并不算晚,所以在消费层面上大多数用户对纯电汽车的态度也并不积极。
当然持续走高的油价有可能会导致纯电汽车的普及提前到来,但以最近几年的整体消费水平来看,消费者差的不只是油钱,购车款很可能都凑不齐。所以在未来纯电汽车与燃油车依然会并存很久,会呈现出相对平缓的过渡,也就是说在未来燃油车的销量会逐渐降低、纯电汽车的销量会逐渐上升,两者可以并存而不存在冲突。而前景上,纯电汽车的普及是大趋势,所以前景是有的。但并不能说传统燃油车企就没前景,因为燃油车企业在转型,十几年后完成了转型,前景应该也不会差。只不过是传统车企盘子太大,所需要的转型周期更长罢了。
汽车线上课程
让学习直观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