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装知识:轮胎选择与检查,如何让雨季开车更安全。
雨季行车要安全,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就是确保轮胎的胎纹深度,胎纹深度关係到轮胎压过积水的排水速度与能力,定期保养维护,让爱车成为能保护您的交通工具,而非隐藏危险的致命伙伴。雨季行车最重要的检查项目就是胎纹深度了,这是为何呢?
胎纹深度大于2mm,排水性能才足够
雨季行车要安全,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就是确保轮胎的胎纹深度,胎纹深度关係到轮胎压过积水的排水速度与能力,深度不够的轮胎,排水效能自然不佳,车辆一旦行经积水较深的路面,轮胎就有可能因为排水不及,而使得整个胎面浮在水面上,此时车辆就像水上漂一样,完全失去这条轮胎的抓地力,甚至还会发生左右轮突然“抢胎”的情形,轻者驾驶可能会吓一跳,重者车辆失控打滑发生撞击意外都有可能。因此,笔者建议胎纹深度最好不要低于2mm,才能获得基本的轮胎排水效果,且从2014年1月1日开始,胎纹深度不足1.6mm的车辆,车辆定检时是无法过关,为了自身家人与其他用路人的安全,轮胎钱还是不要省比较好。
(测量胎纹深度只要拿出十元铜板,插入胎纹排水沟槽内,只要硬币人像的领子没有完全露出就算合格。)
当然会有部分读者会问,除了胎纹深度要注意外,该选择哪一种胎纹设计的轮胎,才能提供较佳的排水性能呢?目前轮胎的种类依据胎纹不同,大致上可区分为单导向与非导向与不对称三种。所谓的“单导向轮胎”,顾名思义就是其胎纹走向是朝同一方向,若以眼睛观察可轻易发现其上的胎块并非是方型,而是略呈三角形,此种轮胎多半为性能胎,因此抓地力与转向反应较佳,在操控上比非导向轮胎更为优异,不过安装时需注意滚动方向不可装错,且为应付较大扭力的输出与滚动速度的瞬间提高,其内钢丝层构造较为複杂,相对重量亦较重。
(轮胎压过水坑时,轮胎接地面的水,会立即被重量挤压到排水沟槽内,并随著轮胎滚动而甩出,因此如果胎纹深度不足,胎面无足够空间容纳雨水的话,轮胎就会漂浮在水面上,并瞬间失去抓地力,形成左右轮抢胎甚至后轮甩尾失控的危险情况。)
至于“非单导向轮胎”的胎纹则没有所谓的方向性,且胎块间的缝隙较多,可有效吸收磨擦路面时的噪音,因此滚动噪音较小,排水性佳、使用里程也较长,加上性能需求未若单导向轮胎来的高,胎壁硬度较软,所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舒适胎皆为双导向轮胎。
此外,还有一种“不对称胎纹”的轮胎则较为少见,该种轮胎的优点在于外侧胎块可朝大面积设计,提供过弯时更加优异的抓地力,内侧胎纹则可多针对静肃性与排水性进行加强,如此便可兼顾多种功能,是目前新兴的性能胎设计方向。由此可知,轮胎排水性能高低,当以胎块小、排水沟槽多的轮胎为佳,但相对抓地力就会比胎块大的轮胎来得差。
(胎面的排水沟槽愈多、胎块愈小,代表轮胎的排水效能愈佳,比较适合雨季使用,但相对激烈操驾时的抓地力,就会比胎纹少胎块大的轮胎差,这是选胎时要注意的问题。)
养成习惯量胎压 确保高速不爆胎
除了注意胎纹深度外,OP读者也要养成每周观察轮胎、每月检查胎压的习惯,然而胎压到底该打多少才算是正确的呢?此问题可从驾驶座门槛上的原厂胎压建议值的贴纸上找到答案,不过如果已换装原厂不同规格的轮胎,则建议胎压大约控制在28~32psi左右即可,不过详细数值还是需视胎壁硬度、安装位置、气候与扁平比等几个条件来进行调整。
(养成每天开车前目视检查轮胎,每两周检查胎压一次的习惯,对于确保行车安全有绝佳帮助,至于打多少胎压才正确,建议不妨参考驾驶座门槛上的标示。)
而除了轮胎外,刹车系统的检查也可一起进行,其中包含有刹车来令片的厚度与刹车油的颜色。由于现代车辆大多为碟刹设计,因此在检查来令片时相对容易许多,只需透过铝圈的缝隙中目视观察即可得之,不足2mm或已磨擦到警示铁片时就需更换,以确保刹车系统正常运作。至于刹车油的检查方法,则是观察刹车油有无发生变黑、变黄的现象,若有则代表油品已经变质需更换,若无则在每3万公里或2年,也需更新一次的。另外,如果刹车油量是否落于油壶上所标示的高低标间,若过低则直接添加相同的刹车油即可。除了上述几点外,若能在细心点检查煞车总泵、前后刹车分配器、四轮卡钳等外观有无漏油迹象,将更能确保整体系统的稳定性。
(刹车系统的检查也是守护人车安全的要项,检查重点在刹车油与来令片,皆以目视确认即可,前者只要油色变黑或浓稠就要更换,或2年3万公里更换一次,后者从铝圈间隙中观察厚度即可。)
结语:
面对即将到来的雨季,替爱车做好万全准备,也等于是替自己与心爱家人的安全做准备,因此如果您的轮胎已快磨完,雨刷也好久没换,大灯灯壳雾化相当严重,甚至冷气不太冷的话,建议不妨找个时间替爱车做个彻底的保养与维修,让爱车成为能保护您的交通工具,而非隐藏危险的致命伙伴。
汽车线上课程
让学习直观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