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课通:专注于汽车课程的线上平台! 服务热线:400-881-6623
登录
免费注册

无人驾驶合法上路,智能汽车加速驶来

作者: 车课通-中车友
发表时间: 2022-07-23
阅读: 898

车辆不能入市、不能上牌、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认定规则不明确……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然而,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真正上路,仍面临诸多法律问题。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审议,《条例》在国内首次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准入登记、上路行驶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行业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无人驾驶可合法上路,深圳智能汽车加速驶来-汽车网联智能

智能汽车首次获得上路的身份

这份将于8月1日施行的《条例》,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明确规定列入产业目录的智能网联汽车,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可上路行驶。其中,无人驾驶可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

近年来,汽车产业发展变革趋势日趋明显,智能化是汽车产业竞争的焦点之一,其中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处于核心位置。目前,国内汽车生产制造、互联网信息等产业都在发力智能汽车竞争新赛道,各界一直呼吁同步更新政策法规,以推动智能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条例》的出台,让无人驾驶汽车有了正式上路的身份。”AutoX安途智行政企合作负责人王立彬表示,这相当于智能网联汽车在社会公开道路的“路权”在法律层面获得承认。

智能汽车上路后,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这是各界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条例》明确,遇到交通事故,如果是有驾驶人的自动驾驶汽车,责任是驾驶人的;如果是无人驾驶的汽车,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责任,可以理解为运营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

汽车想要“真智能”还得“真上路”

相较人工驾驶的普通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依赖于感知的输入、计算模型以及道路场景数据,需要通过大量的道路测试来不断训练自动驾驶的场景遍历性。

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可以验证车辆在限定区域范围内的实际运行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还可以提升公众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认知度和信赖感,为即将到来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迭代升级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步骤。

此次出台的《条例》特别指出,深圳市政府可以选择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行政区全域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商业化运营试点。

在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曹建峰看来,其中的“全域”和“商业化运营”值得重点关注。“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全域运行会经过一个比较长的探索过程。《条例》中明确提到全域,应该说是开了一个口子,让行业可以透过这个口子看到未来。”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透露,有了《条例》法规依据,早则今年下半年、晚则明年,深圳将在适合的行政区全区域开放道路测试。

智能汽车上路,想象空间有多大?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智能汽车上路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汽车产业领域。

“《条例》的出台,将推动更多城市建立无人配送车行业管理办法、拓展无人车公开道路上路行驶许可、商业化经营许可。”无人车企业新石器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年来,这家无人驾驶企业无人车致力于“无人配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累计部署车辆近千辆。该负责人表示,《条例》为更多垂直场景的落地提供了机会,有望加速拉升无人车车辆规模和平台收入,让自动驾驶行业的商业化落地进程迈向新阶段。

此次出台的《条例》还对完全无人驾驶车辆的上路和测试明确了责任划分,并鼓励保险企业开发覆盖设计、制造、使用、经营、数据与算法服务以及其他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全链条风险的保险产品。

在曹建峰看来,《条例》明确自动驾驶车辆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可能会对保险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将来车险行业可能会围绕车辆推出一些新的险种,比如在商业运营阶段,运营方会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的算法和技术投保。”

汽车网联课程推荐
汽车网联热门资料
数据出境政策频出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如何过“安检”?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出口量的激增,车企对于数据出境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多项法律法规。不久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该如何做好汽车数据出境的合规准备?如何在发挥汽车数据作用的同时做好安全保障?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二次革命”的本质是什么?
近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电动汽车已经完成了“第一次革命”,不论是从用户体验还是从新能源的普及率来看,电动化已经跨越了技术鸿沟。行业正开启“二次革命”。那么,智能网联汽车“二次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呢? 随着市场规模的壮大,智能网联的内容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从简单的联网和浅层次交互,到目前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汽车完成了全面的升级,而这种变化将继续发生,也就是席忠民所讲的“二次革命”。 从变现形式来看,智能网联“二次革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包括汽车本身、汽车生态和产业政策。
车联网体验如何才能做好,硬件和软件都得给力
目前的车联网体验并不够好,一是因为车载硬件相比消费电子弱一些,车机上装太多应用,会给车机造成负担,需要更轻量化的设计和更加强大的芯片。二是现有的车联网往往是几个独立应用体验的打通,并没有形成手机那样丰富和完整的生态闭环。“只有一些语音车控、语音搜索、语音导航等片段化的体验。”对此,车联网研究者说道,“阿里有非常完整的互联网生态,而且致力于将这样的生态连接到车上。”
上海加快无人出租车、智能公交等智能网联汽车商用终端推广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上海将支持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公司紧抓消费趋势,打造具有上海标识度的爆款品牌;加快无人出租车、智能公交、智能重卡等商用终端落地推广,推进测试示范和商业运营发展;加快研发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核心系统,建设智慧道路,加快车联网发展;培育智慧出行、数据服务,推动整车企业与科技公司、社交平台合作,构建产业新生态;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深化数字赋能,推广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推动传统车企智能化战略转型,大力吸引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公司在沪布局总部,培育新兴龙头企业。
主动应对智能网联汽车新挑战
在汽车安全监管领域试行沙盒监管制度,有利于监管兼顾支持创新和防控风险,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随着前沿技术在汽车领域不断深入应用,汽车产业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融合发展。据测算,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辆,其中,中国的网联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在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的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也衍生出一些新型安全问题:“端—网—云”架构为汽车带来新的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入侵可能导致大规模高速移动车辆被恶意控制的风险。由于OTA(空中下载技术)的引入,投放市场时被认定为安全的汽车,可能因为软件升级对代码或参数做出调整而变得不安全,使汽车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监管面临挑战。此外,在大数据应用场景下,汽车数据的使用环境更加开放,特别是数据的频繁流动,除导致个人隐私、商业数据泄露风险外,也容易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95后将成智能网联汽车消费主力军
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除了集中呈现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7场主题峰会、6个特色专场、1场闭门会和1场实地调研活动,还展出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对标研究白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2)》等7项成果。此外,大会同期举办了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超过200家参展商涵盖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携带着摄像头、激光雷达、传感器等各种设备的智能网联汽车,自行完成起步、提速、并线、跟车、转弯、避障、靠边停车等操作,这一幕或许将变得越来越常见。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同时,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完成35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4000余台。全国开放各级测试公路超过7000公里,实际道路测试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
用户登录
手机快速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服务协议》
注册

汽车线上课程

让学习直观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