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课通:专注于汽车课程的线上平台! 服务热线:400-881-6623
登录
免费注册

车载芯片算力与汽车的关系

作者: 车课通
发表时间: 2022-09-27
阅读: 1100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根据他的经验提出了:“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一规律我们称之为摩尔定律。这一规律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汽车领域体现为汽车多种个性化功能以及车辆智能化程度与其内部搭载的芯片算力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芯片算力与汽车的关系。

一、车载芯片算力

202209270940040121586.png

几天前英伟达(NVIDIA世界知名芯片制造商)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新一代车载智能芯片Thor。这颗SoC芯片内部拥有770亿个晶体管,以此可实现2000TOPS的AI算力,或者是2000TFLOPs。这里首先要向大家解释两个计算机术语,TFlops/s,(Tera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可以简单写为T/s, 是数据流量的计数单位,意思是”1万亿次浮点指令每秒”,它是衡量一个电脑计算能力的标准。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10^12)操作。

202209270940170152244.png

Thor芯片基于4nm工艺打造,应用了芯片制造领域最前沿的技术。那么只说这颗芯片的算力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我们对比一下今年陆续上市的几款30万元以上最新型纯电动纯电动汽车,这些车辆均搭载了4颗英伟达Orin芯片,总算力达到1016TOPS。这样一对比,本次发布的Thor芯片达到了现在市面上较好的单个车载芯片算力8倍以上。英伟达明确表示这颗SoC就是为汽车的中央计算架构而生,用这一颗芯片打造一个控制器,即可同时为自动泊车、智能驾驶、车机、仪表盘、驾驶员监测等多个系统提供算力。相当于一颗核心起到了6颗核心的作用,算力足以统筹车辆的多个智能系统。

随后的9月23日,高通举办汽车投资者大会。高通正式宣布推出“集成式汽车超算SOC”——Snapdragon Ride Flex。据高通官方介绍,Snapdragon Ride Flex包括Mid、High、Premium三个级别。最高级的Ride Flex Premium SoC再加上外挂的AI加速器,其综合AI算力能够达到2000TOPS。与英伟达的Thor芯片不分伯仲。

202209270940280115078.png

如此夸张的芯片算力暴涨能给我们日常用车带来什么影响呢?芯片作为核心硬件,算力的大幅上涨可以给汽车企业设计智能化、个性化功能带来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会给汽车制造商带来更多挑战。高算力芯片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全新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下,高算力芯片已成为智能汽车厂商和相关企业核心诉求之一。

二、汽车智能化时代

除了芯片算力大幅上涨之外,英伟达和高通的芯片似乎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超高集成度。资料显示,汽车底层架构是从原先数百个ECU控制不同功能,演变到几个集中式域控制器的电子电气架构。简单来说,未来大概率是一个大脑或芯片控制汽车的所有功能。可以说高通在车载芯片领域与英伟达“不谋而合”,高通的Snapdragon Ride Flex的定位也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其目标是实现汽车内部的中央计算,同时为自动驾驶、数字仪表盘/车机、车载信息娱乐等一整套系统提供算力支持。

汽车车载芯片与汽车关系-汽车智能数据-汽车网联安全

特斯拉在其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设计之初便从“硬件先行、软件更新”思路出发,通过预装大算力芯片,为后续的OTA软件升级提供支持。随后多家汽车制造商都借鉴了特斯拉的先行之路,陆续与顶尖高性能芯片厂商达成合作,在新车型或改款车型上超前搭载大算力芯片,以便为后续的软件算法和创新留出足够的空间。可以理解为,智能化程度越深,对主控芯片的算力要求越高。正是基于我们上文所描述的共识。

新车辅助驾驶系统装配率逐步攀升,这意味着相应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硬件设备的搭载数量也将持续提高,高算力芯片不可或缺,同时,不同辅助驾驶级别均需要相应算力平台在背后作支撑。芯片算力大幅上涨就像换了一张更大的桌子,可以容纳更多汽车供应链中的先进设备,相当于汽车行业发展的“快进”按键。

小结

内燃机技术的成熟让汽车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现如今汽车凭借高算力芯片和高度集成的系统进入到了全面智能化的新时代。小编在此也希望国内芯片制造商与主机厂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在智能化的大环境下乘风破浪,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

汽车网联课程推荐
汽车网联热门资料
交通运输部:扩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据央视网报道,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8月28日闭幕。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应用。 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李国平称,力争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和20%。李国平还表示,交通运输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实施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专项,加强绿色交通和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发,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自主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同时,围绕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加快制定关键性技术标准,支撑产业有序发展。
4G人机交互 清联同创智能和镜QT-2055实测
近两年车联网概念的提出,汽车智能后视镜在市场上可算是“网红”,集联网、导航、记录仪等功能于一身,云镜在手,走遍天下!2G/3G早已out!4G还不过瘾,宽屏才能满足视觉感观,无需手写,语音人机交互更添趣味。我的世界让你懂,只要你敢想我就敢做。 清联同创“和镜”将业务延伸到智能后视镜领域,和镜是清联同创在智能后视镜领域最新推出的一个系列,集4G上网、导航、行车记录仪、后视镜、倒车影像、在线音乐播放等功能于一身的智能产品,全智能语音声控产品。百闻不如一见,近日对清联同创和镜QT-2055进行实测
智能语音功能比拼:小鹏P5、问界M5、理想三车迎战
自从苹果的语音助手Siri火遍全球后,智能手机不能实现“跨种族”对话就好像缺了点什么,当然,现如今已经不仅是智能手机,iPad、智能音箱都有了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小度小度”、“你好小布”……让人不禁想到漫威宇宙中的贾维斯。 然而,将语音助手搬上汽车后,带给用户的却是一种科技倒退的错觉,呼叫不应答、识别不准确、指令无法执行……那么车载语音助手到底是“伪需求”还是真有用?以小鹏P5(参数|图片)、问界M5(参数|图片)、理想这三款车型为例,看看它们能否交出答案。
智能网联汽车“二次革命”的本质是什么?
近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电动汽车已经完成了“第一次革命”,不论是从用户体验还是从新能源的普及率来看,电动化已经跨越了技术鸿沟。行业正开启“二次革命”。那么,智能网联汽车“二次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呢? 随着市场规模的壮大,智能网联的内容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从简单的联网和浅层次交互,到目前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汽车完成了全面的升级,而这种变化将继续发生,也就是席忠民所讲的“二次革命”。 从变现形式来看,智能网联“二次革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包括汽车本身、汽车生态和产业政策。
数据出境政策频出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如何过“安检”?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出口量的激增,车企对于数据出境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多项法律法规。不久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该如何做好汽车数据出境的合规准备?如何在发挥汽车数据作用的同时做好安全保障?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车联网体验如何才能做好,硬件和软件都得给力
目前的车联网体验并不够好,一是因为车载硬件相比消费电子弱一些,车机上装太多应用,会给车机造成负担,需要更轻量化的设计和更加强大的芯片。二是现有的车联网往往是几个独立应用体验的打通,并没有形成手机那样丰富和完整的生态闭环。“只有一些语音车控、语音搜索、语音导航等片段化的体验。”对此,车联网研究者说道,“阿里有非常完整的互联网生态,而且致力于将这样的生态连接到车上。”
用户登录
手机快速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服务协议》
注册

汽车线上课程

让学习直观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