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课通:专注于汽车课程的线上平台! 服务热线:400-881-6623
登录
免费注册

2022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办法》3月1日起施行

作者: 汽车云平台
发表时间: 2022-02-17
阅读: 1181

日前,《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经市第五届人民政府第17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620e1b06559fa.png

昨(14)日,为便于社会公众了解政策内容,重庆市司法局对《试行办法》进行解读。

地方立法创新

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制度支撑

《试行办法》所指的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云端等进行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以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以实现替代人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而所称道路测试,是指在公路、城市道路、特定区域范围内等用于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各类道路指定的路段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活动。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还处于产品研发应用阶段,尚未进入国家《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属于还未正式上市的汽车产品,并且智能网联汽车带有鲜明跨界融合特征,各方面对道路测试与应用的需求十分迫切。

因此,本次立法定位于遵循《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政策文件确定的行业发展方向和道路测试与应用基本规范,从填补法律法规空白的角度,通过地方立法创新,为智能网联汽车在开放道路开展道路测试与应用提供制度支撑。

同时,鼓励创新是《试行办法》的另一特点,《试行办法》鼓励政策先行区加大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力度,抢抓产业发展机遇,并授权政策先行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开展道路测试与应用,探索完全无人驾驶和商业化运营等。

汽车智能网联

重庆将划定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

供道路测试与应用

《试行办法》共8章45条,主要包括责任分工、一般规定、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日常监督管理等内容。

《试行办法》明确,市人民政府应当科学划定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政策先行区所在地区政府可以在其辖区范围内自行划定道路测试与应用路段和区域,自行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

市经济信息部门牵头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负责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管理工作。

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和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智能网联汽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网信、发展改革、规划自然资源、城市管理、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相关工作。

开展道路测试与应用的车辆上路行驶

需申领临时行驶车号牌和交通信息卡

《试行办法》分别对智能网联汽车上路行驶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道路条件、道路测试与应用主体条件、驾驶人条件、车辆条件,以及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作出了规范。

道路条件

强调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明确道路测试路段划定要充分利用我市地形地貌特征和注重连接性、通行性,明确加强道路测试路段的安全标识和安全提示。

道路测试与应用主体条件

强调测试主体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可靠的安全技术能力和足够的民事赔偿能力。

驾驶人条件

规定开展道路测试与应用必须配备驾驶人,并对驾驶人条件和操作规范作出具体规定。

车辆条件

规定测试车辆必须为未办理注册的新车,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购买高额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等。

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要求

道路测试与应用主体应当依法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在交通安全方面,《试行办法》首先提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的车辆上路行驶,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领试验用机动车临时行驶车号牌和机动车交通信息卡。

同时,要求驾驶人始终监控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状态及周围环境,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立即从车内采取应急措施。若智能网联汽车在道路测试与应用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处理,依法确定当事人的事故责任。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道路测试与应用主体应当先行承担赔偿责任,再依法向相关责任方追偿。

汽车网联课程推荐
汽车网联热门资料
车联网体验如何才能做好,硬件和软件都得给力
目前的车联网体验并不够好,一是因为车载硬件相比消费电子弱一些,车机上装太多应用,会给车机造成负担,需要更轻量化的设计和更加强大的芯片。二是现有的车联网往往是几个独立应用体验的打通,并没有形成手机那样丰富和完整的生态闭环。“只有一些语音车控、语音搜索、语音导航等片段化的体验。”对此,车联网研究者说道,“阿里有非常完整的互联网生态,而且致力于将这样的生态连接到车上。”
主动应对智能网联汽车新挑战
在汽车安全监管领域试行沙盒监管制度,有利于监管兼顾支持创新和防控风险,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随着前沿技术在汽车领域不断深入应用,汽车产业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融合发展。据测算,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辆,其中,中国的网联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在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的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也衍生出一些新型安全问题:“端—网—云”架构为汽车带来新的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入侵可能导致大规模高速移动车辆被恶意控制的风险。由于OTA(空中下载技术)的引入,投放市场时被认定为安全的汽车,可能因为软件升级对代码或参数做出调整而变得不安全,使汽车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监管面临挑战。此外,在大数据应用场景下,汽车数据的使用环境更加开放,特别是数据的频繁流动,除导致个人隐私、商业数据泄露风险外,也容易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上海加快无人出租车、智能公交等智能网联汽车商用终端推广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上海将支持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公司紧抓消费趋势,打造具有上海标识度的爆款品牌;加快无人出租车、智能公交、智能重卡等商用终端落地推广,推进测试示范和商业运营发展;加快研发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核心系统,建设智慧道路,加快车联网发展;培育智慧出行、数据服务,推动整车企业与科技公司、社交平台合作,构建产业新生态;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深化数字赋能,推广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推动传统车企智能化战略转型,大力吸引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公司在沪布局总部,培育新兴龙头企业。
95后将成智能网联汽车消费主力军
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除了集中呈现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7场主题峰会、6个特色专场、1场闭门会和1场实地调研活动,还展出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对标研究白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2)》等7项成果。此外,大会同期举办了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超过200家参展商涵盖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携带着摄像头、激光雷达、传感器等各种设备的智能网联汽车,自行完成起步、提速、并线、跟车、转弯、避障、靠边停车等操作,这一幕或许将变得越来越常见。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同时,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完成35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4000余台。全国开放各级测试公路超过7000公里,实际道路测试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
福特首次提出“智能生活舱”概念,车内K歌场景
2022年初,大众汽车集团高管表示,“对于德国司机来说,在中控屏上安装卡拉ok系统可能并不重要,但很多中国客户喜欢这些功能,当大众没有提供这些功能时,他们感到失望。大众汽车必须在中国采取行动,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尤其是在软件领域。” 几乎同一时间,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专门针对中国用户推出了车载KTV功能,其1199元的TeslaMic无线话筒被抢购一空。
5家无人驾驶概念企业 或将迎来主升浪
无人驾驶汽车也称智能车、无人自动驾驶车、自主导航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室外移动机器人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无人驾驶车系统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充分考虑车路合一、协调规划的车辆系统,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户登录
手机快速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服务协议》
注册

汽车线上课程

让学习直观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