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课通:专注于汽车课程的线上平台! 服务热线:400-881-6623
登录
免费注册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求解

作者: 中车友
发表时间: 2022-05-26
阅读: 1088

近期,一连串有关智能汽车的用户隐私、数据安全现象被聚焦。比亚迪、东风日产旗下汽车停用了远程拍照功能,其原因是为满足国家最新法规要求;高合汽车车主认为行车记录仪泄露隐私,再次把数据安全推上风口浪尖。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落地,尤其是车联网的加快应用,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网络之间数字化链接程度将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也在增大,这对车辆信息和数字安全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车车互联、智能驾驶等功能上车,每日产生海量数据,但数据安全却变成薄弱的环节。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汽车智能化

对于数据安全,政策层面在不断跟进。今年3月,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传输视频及图像脱敏技术要求与方法》意见征集函,20多家车企参与反馈意见,预计7月正式公布。

产业层面也有突破。5月13日,国汽智控发布了国内首个面向量产的车规级智能汽车数据安全产品ICVSEC2.5。该版本涵盖数据防护和隐私保护两项核心功能,包括硬件、软件、容器等三种形态,并在多家主机厂实现落地。

安全不是风口,而是风口的保障

去年11月,国汽智控发布智能汽车基础脑iVBB(intelligent Vehicle Base Brain)产品家族新成员信息安全数据安全ICVSEC(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SECurity),这是相关监管政策发布以来业界首个专门针对智能汽车数据安全的可落地解决方案。

ICVSEC2.5版本基于量产项目对产品进行了深化。

628ee3ee67c8b.png

在数据防护方面,2.5版本可帮助主机厂实现自动驾驶数据的分类分级,针对150+智能驾驶业务场景需求,实现100%全量数据资产识别;基于分类分级后的自动驾驶数据,进一步实现人脸、车牌等数据脱敏,实现动态监测、实时检测、白名单管理、合规性校验等数据管控。

在传感器采集阶段,ICVSEC2.5可提供接口和工具,支持用户自定义重要敏感区域,配合地理围栏技术,利用目标物、GPS等信息进行场景融合识别,车辆经过相关区域可自动切换人工驾驶;针对行人的人脸数据实现轮廓保留前提下的人脸数据脱敏,在保障自动驾驶感知准确的同时实现行人个人隐私防护。

在隐私保护方面,ICVSEC2.5将常用隐私保护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高实时、高安全、高可靠的自动驾驶操作系统中,一方面在车内配置云端区块链轻节点,将车内数据收集使用纳入到云端区块链体系。另一方面基于车内存在数据被多方应用的现状,在车内构建了完整的区块链隐私保护体系,保障数据可审计、可追踪、防篡改,便于查看数据调取流向、研判智能汽车事故。ICVSEC2.5隐私保护能够支撑数据共享、存证追溯、数据可信、事故研判、去中心化、安全存储、风险可控等特性。

国汽智控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尚进博士认为,“安全不是风口,而是风口的保障。”

汽车数据安全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政策上形成强制要求,保护数据安全的产品由此出现,市场需求明确。国汽智控聚焦于此,成为首个推出车规级量产产品的企业。

尚进博士接着谈到,“不仅需要了解数据安全,更需要知道数据安全怎么跟防护对象——自动驾驶进行充分结合。汽车车控系统的功能安全体系怎么做到一个车规级?这必须由提供自动驾驶基础软件或自动驾驶核心的公司来主导、集成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车规级产品落地挑战重重

车规级产品之所以难,难在对数据安全落地属性的了解。

这包含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标准法规需要有深入的理解;二是数据安全技术要可靠;三是能够主导参与自动驾驶的基础软件开发,将数据安全融合进去,才能形成市场化的产品;四是由于安全产品的特色,仍然会存在地区专属的模块或者加密算法。

尚进具体解释道,自动驾驶是数据最大的收集点、汇聚点、处理点、上传点,从安全防护来讲,自动驾驶域控上面的硬件,特别是软件,是未来几年车内最复杂的软硬件。所以数据安全防控产品要想真正落地,一定是跟自动驾驶充分融合。

ICVSEC2.5包括硬件、软件、容器等三种形态硬软一体的产品形态,正是基于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的三种部署方式决定的。据了解,该产品已被国汽智控的合作车企所采用,并且有更多车厂看好该落地方案,第三季度将会量产上车。

628ee41926840.png

当前,OEM对数据安全的认知还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信息安全应用道整车设计当中面对的挑战还不少。

首先,由于数据安全产品的特殊性、传统供应链的特殊性、信息安全市场的特殊性,车厂更需要了解掌握信息安全产业的防护体系,但是这个门槛并不低。

另外,市场上数据安全产品稀少。由于汽车智能化市场还不够大,且数据安全防护功能落地需要跟自动驾驶系统充分的耦合,所以行业对智能数据安全产品的需求很大,但可靠的供应产品并不多。

国汽智控致力于在这方面助力主机厂逐渐形成在数据安全方面的定位。尚进谈到,在与主机厂的合作中,国汽智控除了在安全行业常用的应急响应、攻击测试之外,还会在帮助主机厂做整体的设计,比如数据安全产品如何跟域控架构融合、如何跟自动驾驶操作系统构成整车的软件平台等。

“我们提供功能,使用者是主机厂和终端用户,国家监管机构来进行安全配置。我们主要起到支撑作用”。尚进称。

小结

国汽智控定位于Tier1.5,向上提供计算基础平台,帮助主机厂建造“魂”,让主机厂在国家标准架构下定制OS进行应用开发;向下支持国内外主流的芯片、硬件平台,开放更多接口。

汽车制造厂商需要第三方企业作为“安全伙伴”,更需要将系统和平台安全“底座”打牢。汽车产业链应从产品设计之初就将网络安全考虑纳入产品需求中,形成一体化、可持续、闭环生态式的安全保障体系,并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未来这一领域市场机会将逐渐显现。

汽车网联课程推荐
汽车网联热门资料
交通运输部:扩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据央视网报道,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8月28日闭幕。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和应用。 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李国平称,力争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分别达到72%、35%和20%。李国平还表示,交通运输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实施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专项,加强绿色交通和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研发,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自主发展提供科技保障。同时,围绕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加快制定关键性技术标准,支撑产业有序发展。
4G人机交互 清联同创智能和镜QT-2055实测
近两年车联网概念的提出,汽车智能后视镜在市场上可算是“网红”,集联网、导航、记录仪等功能于一身,云镜在手,走遍天下!2G/3G早已out!4G还不过瘾,宽屏才能满足视觉感观,无需手写,语音人机交互更添趣味。我的世界让你懂,只要你敢想我就敢做。 清联同创“和镜”将业务延伸到智能后视镜领域,和镜是清联同创在智能后视镜领域最新推出的一个系列,集4G上网、导航、行车记录仪、后视镜、倒车影像、在线音乐播放等功能于一身的智能产品,全智能语音声控产品。百闻不如一见,近日对清联同创和镜QT-2055进行实测
智能语音功能比拼:小鹏P5、问界M5、理想三车迎战
自从苹果的语音助手Siri火遍全球后,智能手机不能实现“跨种族”对话就好像缺了点什么,当然,现如今已经不仅是智能手机,iPad、智能音箱都有了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小度小度”、“你好小布”……让人不禁想到漫威宇宙中的贾维斯。 然而,将语音助手搬上汽车后,带给用户的却是一种科技倒退的错觉,呼叫不应答、识别不准确、指令无法执行……那么车载语音助手到底是“伪需求”还是真有用?以小鹏P5(参数|图片)、问界M5(参数|图片)、理想这三款车型为例,看看它们能否交出答案。
智能网联汽车“二次革命”的本质是什么?
近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电动汽车已经完成了“第一次革命”,不论是从用户体验还是从新能源的普及率来看,电动化已经跨越了技术鸿沟。行业正开启“二次革命”。那么,智能网联汽车“二次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呢? 随着市场规模的壮大,智能网联的内容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从简单的联网和浅层次交互,到目前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汽车完成了全面的升级,而这种变化将继续发生,也就是席忠民所讲的“二次革命”。 从变现形式来看,智能网联“二次革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包括汽车本身、汽车生态和产业政策。
数据出境政策频出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如何过“安检”?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出口量的激增,车企对于数据出境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多项法律法规。不久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该如何做好汽车数据出境的合规准备?如何在发挥汽车数据作用的同时做好安全保障?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车联网体验如何才能做好,硬件和软件都得给力
目前的车联网体验并不够好,一是因为车载硬件相比消费电子弱一些,车机上装太多应用,会给车机造成负担,需要更轻量化的设计和更加强大的芯片。二是现有的车联网往往是几个独立应用体验的打通,并没有形成手机那样丰富和完整的生态闭环。“只有一些语音车控、语音搜索、语音导航等片段化的体验。”对此,车联网研究者说道,“阿里有非常完整的互联网生态,而且致力于将这样的生态连接到车上。”
用户登录
手机快速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服务协议》
注册

汽车线上课程

让学习直观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