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课通:专注于汽车课程的线上平台! 服务热线:400-881-6623
登录
免费注册

智能网联汽车“二次革命”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 车课通
发表时间: 2022-09-20
阅读: 970

近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电动汽车已经完成了“第一次革命”,不论是从用户体验还是从新能源的普及率来看,电动化已经跨越了技术鸿沟。行业正开启“二次革命”。

那么,智能网联汽车“二次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呢?

202209200933070119934.png

无疑,智能网联是新时代汽车发展的绝对趋势,近几年产业发展迅猛。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从2016年到2021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翻了三倍多,从490亿元增长到了1650亿元,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4999亿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的占比达到54.9%。

随着市场规模的壮大,智能网联的内容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从简单的联网和浅层次交互,到目前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汽车完成了全面的升级,而这种变化将继续发生,也就是席忠民所讲的“二次革命”。

从变现形式来看,智能网联“二次革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包括汽车本身、汽车生态和产业政策。

提升汽车的智能网联水平

在汽车自身方面,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达到1370万辆,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增至2490万台,智能网联系统在汽车产业内的装配率将达到83%的水平。想要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系统的装配量,就要从软硬件方面共同推进。

作为承载的系统芯片,比如高通8155等需要持续强化芯片在算力和安全性方面的性能,算力上持续提升冗余量,为系统OTA留下足够的可操作余地,并在满足汽车本身功能安全的前提下,针对网络信息安全做更多的专门优化,保护用户的驾乘数据。

作为灵魂的车载系统,一方面要逐渐强化国产车机操作系统的性能水平和覆盖率,还要推动高精度地图等创新功能的融合,此外系统的边界要突破智驾和智能座舱的边界,以更开放的姿态提升汽车网联化水平。

目前车载操作系统大致分为三类,用于信息娱乐、仪器仪表控制和车机控制,产品端包括Linux及变种、AGL等开源系统、安卓、阿里AliOS、华为鸿蒙和NVIDIA DRIVE OS 等,目前这些系统基本属于多作业并行,但随着智能网联在汽车领域的地位提升,系统融合会是一个趋势,缔造一个更为复杂的车机操作系统,同时基于操作系统的软件生态将呈现标准化和生态化。

智能网联汽车的跨界融合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生态,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继续发展,汽车生态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突破传统分级零采的分支系统,将会产生更多的跨界行为,围绕智能汽车概念不断融入地理信息、交通运输、数据安全等跨界协同领域的新内容,当然这也会诞生出更多新的合作。

比如,2021年1月11日,百度对外宣布,已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现在,我们都知道合作伙伴是吉利,这家合资公司名为“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根据官方介绍,百度以旗下现有的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核心技术全面赋能汽车公司,提升集度汽车的智能化水平。

作为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合作了多家车企。先看阿里巴巴,上汽集团、张江高科、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了国产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智己汽车,其中智己L7作为首款车型已经交付,首款SUV智己LS7据悉也将于四季度正式上市,进展非常快。

而对于腾讯而言,其朋友圈就更为广阔,包括宝马、玛莎拉蒂、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广汽、广汽丰田、上汽奥迪、上汽大通等国内外知名车企都是该公司的合作伙伴,在汽车数字智能座舱方面,腾讯生态已经实现了全面导入。

除了传统的BAT,我们也看到华为和小米等公司,要么跨界合作造车,要么自己下场直接造车。在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透露,目前小米汽车进展非常顺利,并且已经超过此前预期,在包括传感器、芯片、仿真技术、高精地图、感知规控算法、工具链、高准定位、训练能力等多领域汇集了超过500人的技术人才团队。

因此,在智能网联“二次革命”中,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深度融合,以及传统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跨界造车会是一个重要章程。

智能网联法规亟待完善

最后,在智能网联“二次革命”中,简单配备智慧屏并联网已经成为老把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逐渐降低,更多新的以智能出行为核心的内容将出现在汽车系统中,并和驾乘人员的生活、兴趣爱好等深度融合。再加上自动驾驶水平的不断提升,那么这就带来了一个凸显的问题,飞速发展的智能网联汽车由谁来束缚。

正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二级巡视员李常青在接受采访是提到的,“网联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快速应用与迭代,带来了ICT领域特有的网络与数据安全问题,包括个人信息过度采集与泄露,环境信息违法采集与滥用,软件设计缺陷,网络安全漏洞等,最重要的是国家安全和大数据、个人隐私依法的有效保护。”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充分的地方已经发布了相关政策,比如深圳发布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北京发布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乘用车无人化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等,但一个很尖锐的矛盾在于,相关法规的提出,很多细则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约束,对于未来创新无法很好地监管。具体呈现出的问题是,个人用户数据边界模糊、数据共享未全面脱敏以及安全责任认定无法可依等。这些都将是智能网联“二次革命”面临的挑战,也是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汽车网联课程推荐
汽车网联热门资料
数据出境政策频出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如何过“安检”?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汽车出口量的激增,车企对于数据出境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多项法律法规。不久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为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引。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该如何做好汽车数据出境的合规准备?如何在发挥汽车数据作用的同时做好安全保障?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二次革命”的本质是什么?
近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电动汽车已经完成了“第一次革命”,不论是从用户体验还是从新能源的普及率来看,电动化已经跨越了技术鸿沟。行业正开启“二次革命”。那么,智能网联汽车“二次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呢? 随着市场规模的壮大,智能网联的内容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从简单的联网和浅层次交互,到目前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汽车完成了全面的升级,而这种变化将继续发生,也就是席忠民所讲的“二次革命”。 从变现形式来看,智能网联“二次革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包括汽车本身、汽车生态和产业政策。
车联网体验如何才能做好,硬件和软件都得给力
目前的车联网体验并不够好,一是因为车载硬件相比消费电子弱一些,车机上装太多应用,会给车机造成负担,需要更轻量化的设计和更加强大的芯片。二是现有的车联网往往是几个独立应用体验的打通,并没有形成手机那样丰富和完整的生态闭环。“只有一些语音车控、语音搜索、语音导航等片段化的体验。”对此,车联网研究者说道,“阿里有非常完整的互联网生态,而且致力于将这样的生态连接到车上。”
上海加快无人出租车、智能公交等智能网联汽车商用终端推广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上海将支持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公司紧抓消费趋势,打造具有上海标识度的爆款品牌;加快无人出租车、智能公交、智能重卡等商用终端落地推广,推进测试示范和商业运营发展;加快研发智能驾驶、智能网联和智能座舱核心系统,建设智慧道路,加快车联网发展;培育智慧出行、数据服务,推动整车企业与科技公司、社交平台合作,构建产业新生态;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深化数字赋能,推广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推动传统车企智能化战略转型,大力吸引造车新势力和科技公司在沪布局总部,培育新兴龙头企业。
主动应对智能网联汽车新挑战
在汽车安全监管领域试行沙盒监管制度,有利于监管兼顾支持创新和防控风险,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随着前沿技术在汽车领域不断深入应用,汽车产业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融合发展。据测算,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辆,其中,中国的网联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在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新动能的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也衍生出一些新型安全问题:“端—网—云”架构为汽车带来新的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入侵可能导致大规模高速移动车辆被恶意控制的风险。由于OTA(空中下载技术)的引入,投放市场时被认定为安全的汽车,可能因为软件升级对代码或参数做出调整而变得不安全,使汽车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监管面临挑战。此外,在大数据应用场景下,汽车数据的使用环境更加开放,特别是数据的频繁流动,除导致个人隐私、商业数据泄露风险外,也容易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95后将成智能网联汽车消费主力军
在2022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除了集中呈现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7场主题峰会、6个特色专场、1场闭门会和1场实地调研活动,还展出了《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对标研究白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2)》等7项成果。此外,大会同期举办了中国国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超过200家参展商涵盖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携带着摄像头、激光雷达、传感器等各种设备的智能网联汽车,自行完成起步、提速、并线、跟车、转弯、避障、靠边停车等操作,这一幕或许将变得越来越常见。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超288万辆,渗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长46.2%。同时,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完成35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4000余台。全国开放各级测试公路超过7000公里,实际道路测试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
用户登录
手机快速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登录
获取验证码
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接受《服务协议》
注册

汽车线上课程

让学习直观有趣